產后15天陰道口出現肉團樣組織可能由會陰水腫、陰道壁膨出、子宮脫垂、血腫形成或殘留胎盤組織等原因引起,需通過體格檢查、超聲等手段明確診斷。
1、會陰水腫:分娩時產道受壓或側切傷口未完全恢復可能導致局部淋巴回流受阻,形成柔軟無痛的腫脹組織。建議采用高錳酸鉀坐浴、紅外線照射促進血液循環,睡眠時抬高臀部減輕充血。
2、陰道壁膨出:盆底肌松弛會使陰道前壁或后壁向開口凸出,觸診呈囊性感,咳嗽時增大。凱格爾運動可增強肌力,避免提重物,嚴重者需佩戴子宮托或行陰道前后壁修補術。
3、子宮脫垂:分娩損傷主韌帶可致子宮頸下垂至陰道口,表現為粉紅色球形物,常伴腰骶酸痛。生物反饋治療聯合電刺激改善肌力,重度脫垂需進行曼氏手術或骶棘韌帶固定術。
4、會陰血腫:分娩血管破裂形成的紫黑色包塊可能遲發性增大,伴有脹痛感。小血腫可冷敷后改用硫酸鎂濕熱敷,超過5cm需切開清除積血并結扎出血點。
5、胎盤殘留:部分胎盤組織滯留宮腔脫出時呈暗紅色不規則團塊,多伴隨異常出血。超聲確診后需行清宮術,術后服用益母草顆粒促進子宮復舊,必要時預防性使用頭孢呋辛抗感染。
產后恢復期應保持會陰清潔干燥,每日溫水清洗2次,6周內避免性生活。飲食增加蛋白質攝入如鯽魚湯、雞蛋,促進組織修復;進行腹式呼吸訓練配合橋式運動,逐步恢復盆底功能。出血增多、發熱或肉團持續增大需立即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