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疼痛在排便后發生通常與肛周疾病有關,常見原因包括肛裂、痔瘡或肛周感染。疼痛程度從輕微刺痛到劇烈灼痛不等,多數情況下可通過藥物緩解癥狀。
針對肛裂引起的疼痛,可使用硝酸甘油軟膏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括約肌痙攣;地奧司明片能改善靜脈回流,減輕腫脹。痔瘡急性發作時,復方角菜酸酯栓具有抗炎止血作用,配合溫水坐浴效果更佳。
肛周膿腫等感染性疼痛需聯合抗生素治療,如口服頭孢克肟或外用莫匹羅星軟膏。若出現持續出血、發熱或肛門溢膿,提示可能存在復雜感染或肛瘺,需及時進行肛門指診或直腸鏡檢查。
日常護理應增加膳食纖維攝入,保持大便軟化通暢。避免久坐久蹲,每次排便后建議用溫水清洗肛周。疼痛劇烈時可短期使用對乙酰氨基酚等鎮痛藥,但需注意這類藥物可能引起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