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增生與腰椎間盤突出是兩種不同的脊柱退行性病變,主要區別在于病變部位和病理機制。骨質增生是骨關節邊緣的異常骨贅形成,腰椎間盤突出則是椎間盤纖維環破裂導致髓核突出壓迫神經。
1、病變部位
骨質增生多發生在椎體邊緣或關節突關節,屬于骨骼本身的代償性增生。腰椎間盤突出發生在椎間盤結構,位于相鄰椎體之間,由纖維環和髓核構成。前者累及骨組織,后者主要影響軟骨和纖維組織。
2、發病機制
骨質增生源于長期機械應力刺激導致的骨膜成骨細胞活化,屬于慢性適應性改變。腰椎間盤突出多因椎間盤退變或急性損傷引發纖維環破裂,髓核通過薄弱處突出,屬于結構性破壞。
3、癥狀特點
骨質增生常表現為局部僵硬和活動受限,疼痛程度相對較輕且進展緩慢。腰椎間盤突出多引發劇烈放射性疼痛,伴隨下肢麻木或肌力下降,癥狀具有明顯的神經壓迫特征。
4、影像學表現
X線檢查可清晰顯示骨質增生的骨贅形成,表現為椎體邊緣唇樣突起。腰椎間盤突出需通過MRI確診,可見椎間盤后突壓迫硬膜囊或神經根,部分病例伴有椎間隙狹窄。
5、治療原則
骨質增生以緩解癥狀和功能鍛煉為主,嚴重者需手術切除骨贅。腰椎間盤突出急性期需臥床減壓,保守治療無效時需行椎間盤摘除或微創介入治療,以解除神經壓迫為目標。
對于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建議保持適度運動強化核心肌群,避免久坐和負重活動。控制體重減輕脊柱負荷,睡眠選擇硬板床維持生理曲度。飲食注意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疼痛發作時可配合熱敷緩解癥狀。定期復查影像學評估病情進展,出現進行性神經功能障礙需及時就醫干預。日常可進行游泳、瑜伽等低沖擊運動,避免突然扭轉腰部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