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積液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類,多數情況下屬于正常現象。生理性積液通常由排卵期卵泡液滲出、月經期經血逆流等因素引起,積液量少且可自行吸收。病理性積液可能與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癥、宮外孕破裂或卵巢腫瘤等疾病相關,常伴隨下腹墜痛、發熱或異常陰道出血等癥狀。
生理性盆腔積液無需特殊處理,定期觀察即可。排卵期積液通常與卵巢周期性活動有關,表現為月經中期出現的少量液體聚集。月經期逆流積液多為一過性,隨著月經結束逐漸消失。妊娠早期也可能出現生理性積液,與激素變化相關。
病理性盆腔積液需明確病因后針對性治療。盆腔炎引起的積液多與細菌感染有關,患者可能出現下腹持續性疼痛、陰道分泌物增多,需抗生素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導致的積液常伴隨進行性痛經和不孕,可通過激素類藥物或腹腔鏡手術干預。宮外孕破裂引發的積液屬于急癥,表現為突發劇烈腹痛和休克,需立即手術止血。
卵巢腫瘤相關積液根據腫瘤性質差異較大,良性腫瘤可能僅需定期隨訪,惡性腫瘤則需綜合治療。結核性盆腔炎在發展中國家仍不少見,其特征為慢性盆腔疼痛和低熱,需規范抗結核治療。
建議超聲檢查明確積液量和性質。當出現持續腹痛、異常出血或積液量突然增加時,應及時就醫排查病理性因素。絕經后女性出現盆腔積液需特別警惕惡性腫瘤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