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狀白帶可能提示陰道菌群失衡或感染,需通過婦科檢查、分泌物檢測和病原體篩查明確病因。常見檢查項目包括白帶常規、pH值測定、胺試驗、線索細胞檢查及真菌/滴蟲培養。
白帶常規檢查可評估清潔度、白細胞數量及有無特殊病原體。泡沫狀白帶伴有魚腥味時,需進行胺試驗檢測細菌性陰道病;若伴隨外陰瘙癢,線索細胞檢查可鑒別加德納菌感染。PH值>4.5提示微環境失衡,需結合臨床癥狀判斷感染類型。
微生物培養是確診的金標準。懷疑滴蟲性陰道炎時需進行滴蟲培養,典型表現為黃色泡沫狀分泌物;真菌培養適用于反復發作的念珠菌感染,可見豆渣樣白帶混合泡沫狀分泌物。性傳播疾病高危人群應增加支原體、衣原體核酸檢測。
超聲檢查適用于長期異常白帶伴盆腔不適者,可排除宮頸炎、子宮內膜炎等上行感染。頑固性病例需進行陰道鏡活檢,鑒別宮頸上皮內瘤變等器質性病變。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患者需同步檢測血糖水平。
檢查前48小時應避免性生活、陰道沖洗及局部用藥。取材時間建議選擇月經干凈后3-5天,急性炎癥期需先控制感染再行侵入性檢查。檢查結果異常需遵醫囑進行規范治療,避免自行使用洗劑破壞菌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