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焦慮癥的癥狀主要表現為情緒波動大、過度擔憂和軀體不適。早期表現包括易怒、注意力不集中,進展期可能出現心悸、失眠,嚴重時甚至伴隨回避社交或軀體化癥狀。
情緒波動是青春期焦慮癥的典型早期表現。患者可能因小事突然暴躁或哭泣,情緒轉換迅速且難以自控。這與青春期激素水平變化相關,但持續兩周以上的情緒失控需警惕病理性焦慮。建議通過正念呼吸訓練、規律作息進行調節,必要時需心理科評估。
過度擔憂常表現為對學業、外貌或人際關系的反復糾結。患者可能反復檢查作業是否完美,或過度關注他人評價。這種思維模式與大腦前額葉發育不完善有關,認知行為療法能有效改善。伴隨的軀體癥狀包括頭痛、胃痛等,需與器質性疾病鑒別。
心悸、手抖等自主神經癥狀多出現在進展期。安靜狀態下心率超過100次/分鐘,或出現無誘因的呼吸困難,提示交感神經過度興奮。這與長期壓力導致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紊亂相關。漸進式肌肉放松訓練可緩解癥狀,嚴重時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焦慮藥物。
回避行為屬于嚴重表現。患者可能拒絕上學或長期自我封閉,常伴有持續兩周以上的失眠或食欲改變。這種情況往往存在杏仁核過度活躍的神經生物學基礎,需要心理治療聯合藥物治療。當出現自傷念頭或持續功能損害時,務必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