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早期可通過糞便隱血試驗、腸鏡檢查、腫瘤標志物檢測、影像學檢查、肛門指檢等方法判斷。直腸癌早期癥狀隱匿,及時發現對預后至關重要。
1、糞便隱血試驗
糞便隱血試驗是篩查直腸癌的常用方法,通過檢測糞便中肉眼不可見的血液判斷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該方法操作簡便且無創,但需注意飲食和藥物可能影響結果。若結果呈陽性,需進一步檢查明確出血原因。建議高危人群每年進行一次糞便隱血試驗篩查直腸癌。
2、腸鏡檢查
腸鏡檢查是診斷直腸癌的金標準,可直接觀察腸道黏膜病變并取活檢。檢查前需進行腸道準備,過程中可能引起不適但通常可耐受。腸鏡能發現早期癌變和癌前病變,建議50歲以上人群每5-10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發現息肉可即時切除,降低癌變風險。
3、腫瘤標志物檢測
腫瘤標志物如癌胚抗原和糖類抗原199在部分直腸癌患者中會升高,但特異性不高。該檢測不能單獨用于診斷,需結合其他檢查結果綜合判斷。腫瘤標志物更多用于治療后的隨訪監測,異常升高可能提示復發或轉移。檢查需抽取靜脈血,無特殊注意事項。
4、影像學檢查
超聲內鏡能清晰顯示腸壁各層結構,判斷腫瘤浸潤深度。CT和MRI可評估腫瘤大小、位置及周圍淋巴結情況,對分期有重要價值。PET-CT能發現遠處轉移灶,但價格較高。影像學檢查無創且能提供立體信息,是制定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
5、肛門指檢
肛門指檢可發現距肛門7厘米以內的直腸病變,操作簡單且成本低。醫生通過手指觸診判斷腫塊位置、大小和活動度,初步評估病情。雖然檢查范圍有限,但對低位直腸癌有重要診斷價值。建議有排便習慣改變或便血癥狀者及時接受肛門指檢。
直腸癌早期發現可顯著提高治愈率,建議高危人群定期篩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增加膳食纖維攝入、減少紅肉和加工肉制品、戒煙限酒有助于預防直腸癌。出現排便習慣改變、便血、腹痛等癥狀應及時就醫,避免延誤診斷。確診后應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手術是早期直腸癌的主要治療手段,術后需定期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