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內壁白色凸起可能由口腔潰瘍、口腔白斑、鵝口瘡、扁平苔蘚或黏液囊腫引起,可通過藥物治療、激光治療、手術切除等方式處理。
1、口腔潰瘍
口腔潰瘍是口腔黏膜表層破損形成的白色或黃色凹陷,周圍紅腫疼痛。復發性口腔潰瘍可能與免疫異常、維生素缺乏或局部刺激有關。可遵醫囑使用口腔潰瘍貼、復方氯己定含漱液或西瓜霜噴劑緩解癥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2、口腔白斑
口腔白斑表現為黏膜上無法擦除的白色斑塊,可能與長期吸煙、咀嚼檳榔或念珠菌感染相關。確診需病理活檢,輕度可局部使用維A酸乳膏,中重度需采用冷凍治療或手術切除,需定期復查防止癌變。
3、鵝口瘡
鵝口瘡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多見于嬰幼兒或免疫力低下者,表現為乳白色偽膜樣斑塊。可遵醫囑使用制霉菌素混懸液含漱,嚴重者口服氟康唑,哺乳期需注意乳頭清潔消毒。
4、扁平苔蘚
口腔扁平苔蘚常呈網狀或條紋狀白斑伴糜爛,病因與自身免疫異常有關。局部可應用糖皮質激素軟膏如曲安奈德口腔軟膏,頑固病例需聯合雷公藤多苷片,避免進食過硬過熱食物。
5、黏液囊腫
黏液囊腫多因小唾液腺導管阻塞形成半透明囊泡,好發于下唇黏膜。較小囊腫可自行吸收,較大囊腫需手術切除或激光治療,術后保持口腔清潔,避免咬唇習慣。
日常需保持口腔衛生,使用軟毛牙刷輕柔清潔,戒煙限酒,避免過燙或尖銳食物刺激黏膜。若白色凸起持續兩周不消退、快速增大或伴隨出血,應及時就診口腔黏膜科排查癌變可能。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B族及鋅元素,適量食用獼猴桃、菠菜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促進黏膜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