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鈣化是指子宮肌瘤組織中出現鈣鹽沉積的現象,通常提示肌瘤發生退行性變。子宮肌瘤鈣化可能由肌瘤血液供應不足、組織老化、局部代謝異常、長期存在未治療、絕經后激素變化等因素引起。
1、肌瘤血液供應不足
當肌瘤體積增大超過血液供應能力時,局部組織缺血缺氧會導致細胞壞死,壞死區域容易形成鈣鹽沉積。這種情況多見于生長迅速的肌瘤或帶蒂肌瘤發生扭轉時。患者可能伴隨突發下腹劇痛,需通過超聲檢查確診。
2、組織老化
長期存在的肌瘤組織會逐漸發生纖維化和玻璃樣變,這是鈣化發生的基礎病理改變。病程超過5年的肌瘤患者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通常表現為月經量逐漸減少但周期仍規律。
3、局部代謝異常
肌瘤組織中堿性磷酸酶活性增高可能促進鈣鹽沉積,這種代謝異常與局部激素微環境改變有關。常見于合并糖尿病或甲狀旁腺功能異常的患者,可能伴隨尿頻、口渴等代謝紊亂癥狀。
4、長期存在未治療
未接受治療的肌瘤隨著時間推移,自然病程中約20%會發生各種退行性變,鈣化是其中一種表現形式。這類患者通常有多年肌瘤病史但癥狀輕微,體檢時偶然發現鈣化灶。
5、絕經后激素變化
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肌瘤萎縮的過程中,容易繼發營養不良性鈣化。絕經后婦女的肌瘤鈣化通常體積較小,可能伴隨陰道干燥、潮熱等更年期癥狀。
發現子宮肌瘤鈣化后應定期復查超聲監測變化,保持均衡飲食并適當補充維生素D和鈣質,避免高脂飲食。適度運動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環,但需避免增加腹壓的動作。絕經后患者如無特殊癥狀可觀察隨訪,未絕經者若出現異常出血或壓迫癥狀仍需考慮手術治療。日常注意記錄月經周期和出血量變化,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婦科檢查和超聲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