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牙前通常需要完成口腔檢查、影像學檢查、血液檢查、全身狀況評估、咬合關系分析等檢查項目。
1、口腔檢查
通過視診和探診評估缺牙區牙齦狀況,檢查鄰牙穩固度及牙周健康程度,觀察口腔黏膜是否存在炎癥或病變。需特別關注缺牙區牙槽骨寬度和高度,排除頜骨囊腫、埋伏牙等影響種植的局部因素。使用牙周探針測量剩余牙的牙周袋深度,判斷是否存在活動期牙周炎。
2、影像學檢查
常規拍攝口腔全景片評估全口牙槽骨情況,采用錐形束CT獲取三維影像數據,精確測量擬種植區的骨量、骨密度及重要解剖結構位置。對于上頜后牙區需明確上頜竇底位置,下頜后牙區需識別下頜神經管走向,避免手術損傷重要神經血管。
3、血液檢查
檢測血常規排除貧血或感染,凝血功能檢查評估術中出血風險,血糖檢測篩查未控制的糖尿病。傳染病篩查包括乙肝、梅毒、HIV等項目,特殊人群需加做骨代謝指標。長期服用抗凝藥物者需根據檢查結果調整用藥方案。
4、全身狀況評估
詳細詢問系統性疾病史,重點排查心血管疾病、骨質疏松等影響骨結合的全身因素。評估患者用藥情況,如雙膦酸鹽類藥物使用史可能增加頜骨壞死風險。吸煙者需提前制定戒煙計劃,高血壓患者需控制血壓在安全范圍。
5、咬合關系分析
通過模型分析研究上下頜咬合關系,評估對頜牙伸長或鄰牙傾斜情況。利用蠟型記錄確定種植體三維位置,設計修復體形態和咬合接觸點。對于全口種植病例需進行面部美學分析,制定符合生物力學分布的修復方案。
種植牙術前需保持口腔清潔,提前治療存在的齲齒和牙周炎,手術當天避免空腹或過飽狀態。術后護理應注意保持術區清潔,避免種植體早期負重,定期復查監測骨結合情況。飲食建議選擇溫涼軟食,補充富含優質蛋白和維生素C的食物促進傷口愈合,避免吸煙飲酒等影響組織修復的不良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