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疼發燒可通過物理降溫、藥物緩解、補充水分、充分休息、及時就醫等方式治療。頭疼發燒通常由感冒、流感、睡眠不足、中暑、腦膜炎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溫:
體溫超過38.5℃時建議采用溫水擦浴、冰袋冷敷額頭或腋下、退熱貼等方式物理降溫。避免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膚或引發寒戰。保持環境通風,室溫控制在25℃左右,穿著輕薄透氣的棉質衣物有助于散熱。
2、藥物緩解:
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解熱鎮痛藥可緩解癥狀。藥物需間隔4-6小時使用,24小時內不超過4次。兒童禁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綜合征。伴隨細菌感染時需遵醫囑使用阿莫西林、頭孢克肟等抗生素。
3、補充水分:
發熱時每日飲水量需達到2000-3000ml,可飲用淡鹽水、椰子水、檸檬蜂蜜水等補充電解質。避免濃茶咖啡等利尿飲品。觀察尿液顏色,保持淡黃色為宜。脫水嚴重者可口服補液鹽。
4、充分休息:
保證每日7-8小時睡眠,避免熬夜或過度用腦。臥床時抬高頭部15-30度減輕顱壓。用眼每20分鐘遠眺20秒,減少手機電腦使用。進行深呼吸練習或聽輕音樂緩解緊張性頭痛。
5、及時就醫:
體溫持續超過39℃達3天、出現噴射性嘔吐、頸部僵硬、意識模糊等癥狀需急診處理。腦膜炎可能伴隨皮膚瘀斑、畏光、癲癇發作。顱內感染需進行腰穿檢查,嚴重者需靜脈注射甘露醇降低顱壓。
飲食選擇小米粥、蒸蛋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油膩。康復期可進行八段錦、散步等低強度運動。監測體溫變化記錄熱型,退熱后48小時內避免劇烈活動。保持口腔清潔,發熱期間每2小時漱口一次預防繼發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