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炎可通過根管治療、活髓保存術、拔牙等方式干預。牙髓炎通常由齲齒進展、牙體缺損、牙周病逆行感染、物理化學刺激、免疫反應異常等原因引起。
齲齒進展是牙髓炎最常見的誘因。細菌代謝產物通過牙本質小管侵入牙髓,引發炎癥反應。早期可通過去腐充填阻斷發展,若已出現自發痛需行根管治療。牙體缺損如隱裂或磨損可能導致牙髓暴露,冷熱刺激可誘發尖銳疼痛。缺損較小者可嘗試蓋髓術,嚴重缺損需根管治療后冠修復。
牙周病逆行感染通過根尖孔或側支根管影響牙髓,常伴隨牙齦出血和牙齒松動。需同步處理牙周袋與根管系統,必要時聯合牙周手術。物理化學刺激包括外傷或強酸強堿接觸,可能直接損傷牙髓組織。輕微刺激可觀察,明顯壞死需根管治療。免疫反應異常可能引發特發性牙髓炎,表現為無明確誘因的持續性疼痛,需組織病理學確診。
活髓保存術適用于年輕恒牙的局限性炎癥,采用氫氧化鈣制劑促進牙本質橋形成。根管治療是成熟恒牙的標準方案,包括開髓、預備、消毒和三維充填。對于無保留價值的嚴重病變牙,拔除后需考慮種植或固定橋修復。牙髓炎急性發作期可選用布洛芬緩解疼痛,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適用于伴發蜂窩織炎的情況。
出現夜間痛加劇或咬合不適癥狀時,建議48小時內就診。頜面部腫脹伴發熱提示感染擴散,需急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