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脫垂可能出現會陰墜脹感、排尿異常、排便困難、陰道腫物脫出、性交不適等癥狀。子宮脫垂是指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部分或全部脫出陰道口外,主要與盆底肌松弛、分娩損傷、長期腹壓增高等因素有關。
1、會陰墜脹感
患者常自覺會陰部有沉重下墜感,久站或勞累后加重,平臥休息可緩解。這是由于子宮位置下移牽拉盆腔韌帶所致。輕度脫垂可通過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力,中重度需考慮子宮托或手術修復。
2、排尿異常
可能出現壓力性尿失禁、排尿不盡或尿頻尿急。脫垂子宮壓迫膀胱頸部會導致尿道角度改變,嚴重者可發生尿潴留。需進行尿流動力學檢查,必要時行抗尿失禁手術聯合盆底重建。
3、排便困難
直腸前壁伴隨脫垂時,患者會有排便費力、肛門墜脹感。長期用力排便可能加重脫垂程度。建議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避免便秘,嚴重者需行直腸膨出修補術。
4、陰道腫物脫出
站立時陰道口可見粉紅色腫物脫出,嚴重者子宮體完全外露,可能發生黏膜糜爛或感染。需及時還納脫垂組織,使用雌激素軟膏改善局部血供,Ⅲ度以上脫垂需行陰式子宮切除術。
5、性交不適
陰道松弛及脫垂組織摩擦可能導致性交疼痛或快感缺失。輕度患者通過盆底肌鍛煉可改善,重度脫垂術后6個月需評估陰道功能恢復情況。合并陰道萎縮者可局部應用雌激素。
子宮脫垂患者應避免提重物、長期咳嗽等增加腹壓的行為,每日堅持盆底肌鍛煉如凱格爾運動,BMI超標者需控制體重。建議多攝入高蛋白食物促進組織修復,選擇全谷物和蔬果預防便秘。穿著寬松棉質內褲減少摩擦,坐浴可緩解會陰不適。定期婦科檢查評估脫垂程度,根據醫生建議選擇保守治療或手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