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感染生殖器皰疹能否順產需根據具體情況判斷。若分娩時無活動性皮損或病毒排出,多數情況下可考慮順產;若存在活動性感染,則需選擇剖宮產以降低新生兒感染風險。
一、無活動性感染時的處理:
妊娠晚期需定期進行病毒學檢測,若連續兩次聚合酶鏈反應檢測結果陰性且無臨床癥狀,經產科評估后可嘗試陰道分娩。此時母嬰傳播風險低于1%,但仍需在分娩后對新生兒密切監測是否出現發熱、嗜睡或皮膚皰疹等感染征象。孕期需堅持規范產檢,通過超聲評估胎兒發育情況。
二、存在活動性感染的處理:
分娩時出現外陰水皰、潰瘍或宮頸病毒檢出陽性者,需立即轉為剖宮產手術。此時經產道傳播風險高達30%-50%,可能引發新生兒播散性皰疹導致肝衰竭或腦炎。孕晚期突發皮損者需使用抗病毒藥物抑制病毒復制,但藥物僅能降低病毒載量不能完全消除傳播風險。產后需將新生兒轉入新生兒科進行阿昔洛韋預防性治療。
孕期預防需從妊娠32周起每日清潔外陰并更換純棉內褲,避免盆浴及性生活刺激黏膜。飲食注意補充賴氨酸如乳制品、魚類抑制病毒復制,限制精氨酸含量高的堅果類食物。出現前驅癥狀如外陰灼癢時立即就醫,分娩前4周每周進行病毒核酸檢測。產后堅持母乳喂養者需確保無乳房皰疹病灶,護理新生兒前后嚴格洗手,嬰兒衣物需單獨高溫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