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可能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起,通常表現為咳嗽、咯血、低熱、盜汗、體重下降等癥狀。
1、咳嗽:
肺結核患者常出現持續性咳嗽,初期多為干咳,隨著病情進展可能伴有黏液或膿性痰液。咳嗽持續時間超過兩周需警惕肺結核可能,夜間或晨起時癥狀可能加重。
2、咯血:
約三分之一的肺結核患者會出現痰中帶血或少量咯血,嚴重者可發生大咯血。咯血通常與肺部組織破壞相關,當病變累及血管時更易發生,需及時就醫處理。
3、低熱:
午后低熱是肺結核的典型表現,體溫多在37.3-38℃之間波動。發熱常伴有面部潮紅,夜間可自行退熱,這種周期性發熱與結核菌釋放毒素刺激體溫調節中樞有關。
4、盜汗:
夜間睡眠中大量出汗是肺結核的常見癥狀,多與低熱同時出現。盜汗程度可從輕度潮濕到浸濕衣物不等,這種癥狀與結核感染導致的代謝紊亂和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相關。
5、體重下降:
肺結核患者常出現進行性體重減輕,三個月內體重下降可達原體重的10%以上。這與機體高代謝狀態、食欲減退及營養吸收障礙有關,是疾病活動的重要指標。
肺結核患者需保證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適當補充牛奶、雞蛋、瘦肉等優質蛋白;進行散步、太極拳等溫和運動增強體質;嚴格遵醫囑完成6-9個月規范抗結核治療,常用藥物包括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注意隔離防護,咳嗽時掩住口鼻,痰液需消毒處理;定期復查胸部影像學和痰結核菌檢查評估療效。出現呼吸困難、持續高熱等急癥表現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