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藥可通過調節激素水平、抑制排卵、促進子宮內膜脫落等方式誘導月經來潮。月經不調可能由多囊卵巢綜合征、高泌乳素血癥、精神壓力、過度節食、甲狀腺功能異常等因素引起。
1、激素調節:
短效避孕藥含雌激素和孕激素,能模擬生理周期調節子宮內膜生長。停藥后激素水平驟降,促使子宮內膜脫落形成撤退性出血。常見藥物包括炔雌醇環丙孕酮、屈螺酮炔雌醇、去氧孕烯炔雌醇。
2、病理因素:
多囊卵巢綜合征可能與胰島素抵抗、雄激素過高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閉經、痤瘡、多毛等癥狀。高泌乳素血癥由垂體瘤或藥物引起,伴隨乳頭溢液、頭痛。這兩種情況需先治療原發病。
3、生理干預:
體重過低女性需逐步增加熱量攝入至每日1800-2200千卡,重點補充優質蛋白和鐵元素。心理壓力過大會抑制下丘腦功能,建議通過正念冥想、心理咨詢緩解焦慮。
4、藥物選擇:
孕激素類藥物如黃體酮膠囊、地屈孕酮片可單獨用于黃體功能不足導致的閉經。甲狀腺功能減退需補充左甲狀腺素鈉,治療期間需定期監測TSH水平。
5、周期建立:
連續服用避孕藥3-6個周期有助于建立規律月經。用藥期間可能出現突破性出血,通常繼續服藥可自行緩解。需排除妊娠后使用,服藥首月建議配合屏障避孕。
每日保證攝入30g膳食纖維和50g動物肝臟有助于改善貧血,快走、瑜伽等中等強度運動每周進行150分鐘可調節內分泌。用藥期間出現嚴重頭痛或視覺異常需立即停藥就醫,長期閉經患者應進行婦科超聲和性激素六項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