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出血可通過藥物治療、手術治療、激素治療、中醫調理、生活干預等方式治療。子宮出血通常由內分泌失調、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凝血功能障礙、惡性腫瘤等原因引起。
1、藥物治療
子宮出血患者可遵醫囑使用止血藥物如氨甲環酸片、酚磺乙胺注射液,調節激素藥物如炔雌醇環丙孕酮片、地屈孕酮片,改善子宮內膜藥物如戊酸雌二醇片。藥物治療適用于功能性子宮出血或輕度器質性病變,需嚴格遵循用藥周期,避免自行增減劑量。
2、手術治療
宮腔鏡下子宮內膜切除術適用于藥物治療無效的異常子宮出血,子宮動脈栓塞術可用于急性大出血的止血。對于子宮肌瘤或息肉導致的出血,可選擇肌瘤剔除術、息肉切除術等,惡性病變需根據分期行子宮全切術。
3、激素治療
短效口服避孕藥如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可調節月經周期,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能持續釋放孕激素抑制內膜增生。更年期患者可采用雌孕激素序貫療法,青春期功血常用大劑量雌激素止血后逐步減量。
4、中醫調理
氣血兩虛型可用歸脾湯加減,血熱妄行型適用清熱固經湯,血瘀型常用桃紅四物湯。針灸選取關元、三陰交等穴位調節沖任二脈,艾灸隱白穴對崩漏有止血效果,需持續治療3個月經周期以上。
5、生活干預
經期避免劇烈運動和重體力勞動,保持外陰清潔預防感染。飲食多攝入含鐵食物如動物肝臟、菠菜,補充維生素K增強凝血功能。調節情緒壓力,保證充足睡眠,肥胖患者需控制體重改善代謝。
子宮出血患者應記錄出血時間和出血量,急性大出血需立即就醫。治療后每3-6個月復查超聲和激素水平,圍絕經期女性需警惕子宮內膜病變。日常避免服用影響凝血的藥物如阿司匹林,貧血患者需配合鐵劑治療。建立規律作息,適度運動增強體質,長期異常出血應及時進行宮腔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