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吞咽障礙可能由神經退行性病變、腦血管意外、肌肉萎縮、食管結構異常、藥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調整食物質地、康復訓練、藥物治療、手術干預、多學科協作等方式改善。
1、神經退行性病變: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疾病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退化,影響吞咽反射弧傳導。這類患者需進行吞咽造影評估,采用代償性姿勢如低頭吞咽,配合膽堿酯酶抑制劑多奈哌齊、美金剛等藥物延緩病情進展。康復師指導下的舌壓抗阻訓練可增強口腔期控制能力。
2、腦血管意外:腦卒中后延髓或大腦皮層損傷造成假性球麻痹,表現為飲水嗆咳、構音障礙。急性期需鼻飼飲食保障營養,恢復期采用冰酸刺激觸發吞咽反射。質子泵抑制劑泮托拉唑可預防反流性肺炎,結合神經肌肉電刺激儀改善喉上抬功能。
3、肌肉衰減綜合征:年齡相關性骨骼肌質量減少導致咽喉肌群無力,常見環咽肌開放不全。營養支持需增加乳清蛋白攝入至1.2-1.5g/kg/天,進行Shaker抬頸訓練增強喉部肌力。視頻透視吞咽檢查可量化咽部殘留情況,指導調整食物稠度為蜂蜜樣黏度。
4、食管結構異常:食管憩室、賁門失弛緩癥等機械性梗阻需行球囊擴張術或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術前需評估心肺功能,術后采用階梯式飲食過渡,從流質逐漸增至軟食。質子泵抑制劑聯合促胃腸動力藥莫沙必利可減少術后反流。
5、藥物因素:鎮靜劑、抗膽堿能藥物等可能抑制吞咽中樞功能。建議老年科醫師定期進行藥物重整,優先選擇對吞咽功能影響小的替代藥物。使用抗精神病藥喹硫平時需監測咀嚼肌張力,必要時聯合唾液替代療法。
吞咽障礙老年人應保持坐位60度進食,選擇稠粥、果泥等安全食物質地,避免米糕、堅果等易嗆咳食物。每日進行唇舌操訓練,如吹氣訓練增強呼吸吞咽協調性。照料者需學習海姆立克急救法,定期進行營養篩查和口腔護理,發現體重驟降或反復肺部感染應及時就診吞咽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