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想吐拉肚子可能由飲食不當、食物中毒、胃腸炎、腸易激綜合征、消化性潰瘍等原因引起。
1、飲食不當:
暴飲暴食或攝入過多辛辣、油膩食物會刺激胃黏膜,導致胃酸分泌異常。胃部痙攣引發疼痛,伴隨惡心嘔吐。未充分消化的食物進入腸道后可能引起滲透性腹瀉。建議暫停進食8-12小時,飲用溫鹽水補充電解質,后續選擇米粥、饅頭等易消化食物。
2、食物中毒:
食用被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污染的食物后,細菌毒素直接損傷胃腸黏膜。典型表現為進食后2-6小時突發劇烈腹痛,嘔吐物含未消化食物,腹瀉呈水樣便。需立即催吐排除胃內殘留毒素,服用蒙脫石散吸附腸道毒素,配合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
3、胃腸炎:
輪狀病毒或諾如病毒感染引發胃腸黏膜炎癥反應,可能與免疫力下降、接觸傳染源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臍周絞痛、噴射狀嘔吐、蛋花湯樣腹瀉。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可服用雙歧桿菌調節菌群,用蒙脫石散保護腸黏膜,嘔吐嚴重時肌注甲氧氯普胺。
4、腸易激綜合征:
精神緊張或焦慮誘發腸道功能紊亂,內臟敏感性增高導致腹痛腹瀉交替發作。排便后腹痛緩解是特征性表現,糞便常帶有黏液。治療需結合心理疏導,服用匹維溴銨緩解腸痙攣,配合低FODMAP飲食減少產氣食物攝入。
5、消化性潰瘍:
幽門螺桿菌感染或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破壞胃十二指腸黏膜防御機制,疼痛多出現在空腹時,可能伴隨黑便或嘔血。確診需進行胃鏡檢查,采用四聯療法根除幽門螺桿菌,包括奧美拉唑、枸櫞酸鉍鉀、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
發作期需禁食生冷刺激食物,選擇煮蘋果、山藥粥等養護胃腸黏膜。每日補充1000-1500ml溫水,避免飲用含咖啡因飲料。恢復期可進行腹部順時針按摩促進腸蠕動,癥狀持續超過48小時或出現血便、高熱需立即就醫。長期反復發作建議完善便常規、胃鏡等檢查明確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