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腎積水可能由泌尿系統發育異常、尿路梗阻、膀胱輸尿管反流、遺傳因素及母體疾病等原因引起。胎兒腎積水通常通過超聲檢查發現,多數為生理性可自行緩解,少數需出生后干預。
1、泌尿系統發育異常
胎兒腎積水最常見的原因是泌尿系統結構發育異常,如腎盂輸尿管連接部狹窄。這種先天性畸形會導致尿液從腎臟流向輸尿管時受阻,使腎盂內壓力升高并擴張。部分病例可能伴隨輸尿管重復畸形或異位開口,超聲檢查可見腎盂前后徑增寬。輕度發育異常可能隨胎兒生長自行改善,嚴重者需出生后評估是否需手術矯正。
2、尿路梗阻
胎兒下尿路梗阻如后尿道瓣膜可導致雙側腎積水,這種情況多見于男性胎兒。梗阻會阻礙尿液排出,使膀胱過度充盈并逆向壓迫輸尿管和腎臟。超聲表現為膀胱壁增厚、雙側腎盂擴張及羊水過少。此類病例出生后需緊急處理,可能需進行導尿或手術解除梗阻,否則可能引發腎功能損害。
3、膀胱輸尿管反流
膀胱輸尿管連接處瓣膜功能不全會導致尿液從膀胱反流至輸尿管,引起腎盂和輸尿管擴張。反流程度分為五級,輕度反流可能隨年齡增長自愈,中重度反流需長期隨訪或抗感染預防。產前超聲可見輸尿管迂曲擴張,出生后通過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確診,部分患兒需接受輸尿管再植術。
4、遺傳因素
某些遺傳綜合征如多囊腎、梅干腹綜合征可能合并胎兒腎積水。常染色體隱性多囊腎患兒超聲表現為雙腎增大伴多發囊腫,同時存在肝纖維化。這類疾病多由基因突變引起,需進行遺傳咨詢和產前診斷。部分遺傳性腎積水可能伴隨其他系統畸形,需多學科聯合評估胎兒發育情況。
5、母體疾病
妊娠期糖尿病或母體使用某些藥物可能暫時性影響胎兒尿液生成和排泄功能,導致可逆性腎積水。母體高血糖狀態會使胎兒多尿,增加泌尿系統負荷。此類腎積水程度較輕且呈動態變化,控制母體原發病后多數可緩解,但需持續監測以防進展為病理性積水。
發現胎兒腎積水后應定期進行超聲隨訪,評估積水量變化和腎功能情況。孕婦需保持均衡營養,避免高鹽飲食加重腎臟負擔。出生后輕度腎積水建議每3-6個月復查超聲,中重度積水需兒科泌尿外科介入。哺乳期母親應注意觀察嬰兒排尿情況,出現尿量減少、發熱等癥狀需及時就醫。多數生理性腎積水預后良好,病理性積水早期干預可有效保護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