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性皮炎主要表現為皮膚紅斑、丘疹、水皰伴瘙癢或灼痛,根據病程可分為急性期、亞急性期和慢性期三種表現。
1、急性期:
急性接觸性皮炎通常在接觸致敏物后數分鐘至48小時內發作。典型表現為邊界清晰的紅斑、水腫性丘疹,嚴重時可出現密集水皰或大皰,皰液清亮,破潰后形成糜爛面。患者自覺劇烈瘙癢或灼熱感,常見于面部、手部等暴露部位。鎳金屬、染發劑、橡膠制品是常見誘因。
2、亞急性期:
亞急性期多在急性期未及時處理或持續接觸致敏原后出現。皮損以暗紅色斑片、鱗屑為主,伴有輕度浸潤和苔蘚樣變。瘙癢程度較急性期減輕,但易反復發作。長期接觸洗滌劑、化妝品等弱刺激性物質易導致此類表現。
3、慢性期:
慢性接觸性皮炎常見于長期反復接觸致敏原者。特征為皮膚肥厚、苔蘚化、色素沉著或減退,伴明顯干燥脫屑。常見于手部慢性刺激性皮炎,如長期接觸水泥、有機溶劑的從業者。瘙癢呈陣發性,搔抓后可繼發感染。
4、特殊類型:
系統接觸性皮炎表現為既往致敏部位復發或全身泛發性皮疹;光接觸性皮炎需紫外線參與誘發,皮損局限于曝光部位;空氣傳播接觸性皮炎可通過氣傳過敏原引起面部、眼瞼水腫性紅斑。
5、并發癥:
搔抓可能導致繼發細菌感染出現膿皰、結痂;長期慢性炎癥可引發皮膚苔蘚樣變或色素異常;眼周皮炎可能并發結膜炎;嚴重過敏反應偶見全身癥狀如發熱、乏力。
接觸性皮炎患者應避免搔抓,穿著純棉透氣衣物,使用溫和無香料的清潔產品。急性期可冷敷緩解癥狀,慢性期需加強保濕護理。建議記錄可疑接觸物,進行斑貼試驗明確過敏原。日常注意防護手套使用,避免接觸已知致敏物質如某些金屬、染發劑、油漆等。若皮疹持續擴散或出現發熱等全身癥狀,需及時就醫進行抗過敏及抗感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