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CT平掃對人體的潛在危害主要與電離輻射和造影劑使用相關。常規檢查的輻射劑量在安全范圍內,但需權衡利弊選擇檢查方式。
電離輻射是主要風險因素。單次泌尿系CT平掃的有效輻射劑量約為3-10毫西弗,相當于自然環境下1-3年的本底輻射量。輻射風險具有累積效應,兒童、孕婦及短期內多次檢查者需特別注意。輻射可能造成的生物效應包括細胞DNA損傷,但臨床常用劑量下發生確定性效應的概率極低。
碘造影劑可能引發不良反應。含碘造影劑可能導致過敏反應,輕者出現皮膚潮紅、瘙癢,重者可發生喉頭水腫或過敏性休克。腎功能不全患者存在造影劑腎病風險,表現為血清肌酐一過性升高。糖尿病患者合并腎病時風險增加3-5倍。
特殊人群需額外防護。孕婦應避免腹部CT檢查,胚胎對輻射敏感性是成人的10-20倍。兒童應采用低劑量掃描協議,并嚴格遵循"合理達到最低水平"原則。育齡期女性需確認未妊娠后檢查,必要時對性腺部位進行屏蔽防護。
對比劑外滲和偽影可能影響檢查質量。高壓注射可能造成血管外滲,發生率約0.2%-0.6%,表現為注射部位腫脹疼痛。患者移動或金屬異物會產生偽影,導致圖像質量下降需重復掃描。檢查前應去除腰帶、紐扣等金屬物品。
多數情況下泌尿系CT平掃安全性良好。醫療機構均遵循輻射防護最優化原則,最新多層螺旋CT的輻射劑量較傳統設備降低40%-60%。對于必須檢查的患者,建議選擇低劑量方案,檢查后多飲水促進造影劑排泄。存在明顯風險因素時應與放射科醫師充分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