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腦水腫可通過保持呼吸道通暢、控制顱內壓、抗感染治療、營養支持和手術治療等方式干預,通常由產傷缺氧、顱內出血、感染、代謝異常或先天性畸形等原因引起。

1、保持氣道通暢:
確保患兒頭部抬高15-30度,避免頸部屈曲。及時清理口鼻分泌物,必要時進行氣管插管或機械通氣。血氧飽和度需維持在92%以上,防止低氧加重腦細胞損傷。
2、控制顱內壓:
使用甘露醇、高滲鹽水等脫水劑降低顱壓,配合限制液體入量。監測前囟張力及瞳孔變化,避免劇烈哭鬧。嚴重者可考慮亞低溫治療,維持核心體溫在33-34℃。

3、抗感染治療:
針對細菌性腦膜炎選用頭孢曲松、萬古霉素等抗生素,病毒性感染使用阿昔洛韋。需完善腦脊液檢查明確病原體,療程一般持續2-3周,同時監測肝腎功能。
4、營養支持:
優先母乳喂養,吞咽困難者采用鼻飼或靜脈營養。熱量供給需達120-150kcal/kg/d,補充維生素B1、B6等神經營養素。監測血糖及電解質平衡,預防低鈉血癥。
5、手術干預:
腦室穿刺引流術適用于腦積水患兒,硬膜下血腫需行鉆孔引流。先天性畸形如Dandy-Walker綜合征可能需腦室腹腔分流術,術后需長期隨訪神經發育情況。

日常護理需維持環境安靜,避免強光刺激。母乳喂養者母親應增加DHA攝入,定期監測頭圍增長曲線。康復期進行撫觸按摩及視聽訓練,6月齡后評估運動發育指數,必要時介入早期干預治療。注意觀察肌張力變化、喂養效率及驚厥發作征兆,定期復查顱腦影像學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