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萎縮通常與維生素C缺乏密切相關。維生素C是維持牙齦健康的關鍵營養素,其不足會導致膠原蛋白合成障礙,引發牙齦組織脆弱和退縮。牙齦萎縮還可能由牙周炎、錯誤刷牙方式、激素變化、遺傳因素等引起。
維生素C缺乏直接影響牙齦微血管結構和結締組織完整性。長期攝入不足會使牙齦邊緣呈現鮮紅色腫脹,輕微觸碰即出血,逐漸發展為牙齦乳頭萎縮、牙根暴露。柑橘類水果、獼猴桃、鮮棗等食物富含維生素C,每日攝入100-200毫克可滿足成人需求。
牙周炎是牙齦萎縮最常見的病理性因素。牙菌斑中的厭氧菌持續刺激牙齦,導致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伴隨牙齦出血、口臭、牙齒松動等癥狀。需通過齦上潔治、齦下刮治等專業治療控制炎癥,嚴重者需進行牙齦移植手術。
橫向拉鋸式刷牙或使用硬毛牙刷會造成機械性牙齦損傷。建議改用巴氏刷牙法,選擇軟毛牙刷,刷牙力度控制在150-300克之間。正畸治療不當或夜間磨牙產生的異常咬合力,也可能加速牙齦退縮進程。
女性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下降會降低牙齦組織修復能力。糖尿病患者微循環障礙、艾滋病患者免疫力低下等系統性疾病,都可能繼發牙齦萎縮。遺傳性牙齦纖維瘤病等罕見基因缺陷,會導致牙齦組織進行性退縮。
牙齦萎縮早期可通過含氟牙膏、牙線使用等口腔護理改善。中重度萎縮需接受牙周治療,暴露的牙根面可進行脫敏處理。定期口腔檢查能及時發現牙齦變化,建議每半年進行一次專業潔牙和牙周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