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流淚可能由生理性刺激或病理性因素引起。常見原因包括外界刺激、眼部炎癥、淚道阻塞及干眼癥等,需根據具體誘因采取針對性處理。
外界刺激是流淚最常見的生理性誘因。風沙、強光、煙霧或異物進入眼睛時,淚腺會反射性分泌大量淚液進行沖刷保護。這類情況通常無需特殊治療,及時用人工淚液沖洗或閉眼休息即可緩解。伴隨癥狀可能包括短暫性眼紅、異物感。
結膜炎或角膜炎等感染性疾病會導致病理性流淚。細菌或病毒感染引發眼表炎癥時,常伴有分泌物增多、結膜充血癥狀。治療需根據病原體選擇抗生素滴眼液如左氧氟沙星、更昔洛韋等,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淚道阻塞多見于中老年人,因淚小管狹窄或鼻淚管堵塞導致淚液引流不暢。典型表現為持續性溢淚,按壓淚囊區可能有黏液反流。輕度阻塞可通過淚道沖洗改善,嚴重者需行淚道探通術或鼻腔淚囊吻合術。
干眼癥患者因淚膜穩定性下降,會反射性分泌大量淚液補償。常見于長期使用電子屏幕、佩戴隱形眼鏡人群,伴有眼干澀、視疲勞。建議使用玻璃酸鈉滴眼液補充淚液,配合熱敷促進瞼板腺分泌。
若流淚持續超過一周,或伴隨視力下降、眼痛、膿性分泌物等癥狀,需及時就診眼科排查青光眼、倒睫等嚴重病變。日常注意避免揉眼,外出可佩戴防護鏡減少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