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CBCT是口腔頜面部錐形束計算機斷層掃描的簡稱,主要用于牙齒、頜骨及周圍組織的三維影像檢查??谇籆BCT具有輻射量低、成像精度高、掃描速度快等特點,主要應用于種植牙規劃、牙周病評估、阻生牙定位、顳下頜關節診斷、頜面外傷檢查等領域。
1、成像原理
口腔CBCT采用錐形束X射線旋轉掃描,通過探測器接收穿透組織的X射線信號,計算機重建三維圖像。與傳統CT相比,CBCT的射線束呈錐形擴散,一次旋轉即可獲取整個感興趣區域的數據,顯著降低了輻射劑量。掃描過程中患者需保持靜止,掃描時間通常為10-30秒。
2、臨床應用
種植牙術前通過CBCT可精確測量牙槽骨高度、寬度及密度,評估下頜神經管位置。牙周炎患者可清晰顯示牙槽骨吸收程度與模式。對于復雜根管治療,能識別根管變異及根尖病變。正畸治療前可分析牙齒與頜骨的立體關系,輔助制定矯治方案。
3、優勢特點
空間分辨率達到0.1毫米,能清晰顯示牙根微裂、根管形態等細微結構。輻射劑量僅為傳統CT的十分之一,相當于拍攝4-5張全景片的劑量。掃描范圍可靈活選擇單頜或局部區域,降低不必要的輻射。三維重建圖像支持多平面重組,便于從任意角度觀察解剖結構。
4、檢查流程
檢查前需去除金屬飾品、活動義齒等干擾物。患者站立或坐于設備前,用固定裝置穩定頭部。根據檢查部位選擇掃描視野,常用直徑5厘米×5厘米至15厘米×15厘米不等。掃描后10分鐘內可獲取圖像,專業軟件可進行骨密度測量、神經管標記等分析。
5、注意事項
孕婦應避免非必要檢查,兒童需嚴格評估適應證。體內有心臟起搏器者并非絕對禁忌,但需提前告知甲狀腺部位建議佩戴防護鉛圍脖。檢查后無需特殊護理,影像資料應妥善保存供后續治療參考。對于復雜病例,可結合口腔顯微鏡或數字化印模進行綜合評估。
進行口腔CBCT檢查后,建議24小時內多飲水促進代謝,減少輻射殘留。日常保持口腔衛生可定期進行口腔檢查,但應避免頻繁接受放射性檢查。對于需要多次影像隨訪的患者,醫生會采用ALARA原則合理控制輻射劑量。選擇正規醫療機構進行檢查,確保設備經過定期校準和維護,以獲得準確可靠的診斷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