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肝損傷可通過停用可疑藥物、保肝藥物治療、促進藥物代謝、營養支持和定期監測肝功能等方式治療。藥物性肝損傷通常由長期過量服藥、藥物相互作用、個體代謝差異、基礎肝病和遺傳易感性等原因引起。
1、停用可疑藥物
立即停用可能導致肝損傷的藥物是首要措施。患者應詳細記錄近期用藥史,包括處方藥、中草藥和保健品。醫生會根據用藥時間與肝損傷發生的關聯性,結合RUCAM評分系統評估藥物與肝損傷的因果關系。對于必須繼續治療的疾病,醫生會更換為肝毒性較小的替代藥物。
2、保肝藥物治療
常用保肝藥物包括還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膽堿和甘草酸制劑。還原型谷胱甘肽可中和自由基,多烯磷脂酰膽堿能修復肝細胞膜,甘草酸制劑具有抗炎作用。這些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治療期間需定期復查肝功能指標。嚴重病例可能需要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對抗毒性。
3、促進藥物代謝
對于某些特定藥物中毒,可采用特殊解毒劑或促進排泄的方法。活性炭可用于吸收胃腸道殘留藥物,血液凈化技術適用于嚴重中毒病例。保證每日充足飲水有助于藥物代謝產物經腎臟排出,必要時可靜脈補液維持尿量。
4、營養支持
肝損傷患者需保證每日足夠熱量攝入,建議采用高蛋白、適量碳水化合物和低脂飲食。適量補充維生素B族、維生素C和維生素E有助于肝細胞修復。完全禁酒,避免進食霉變或含防腐劑食品。嚴重食欲減退者可考慮短期使用腸內營養制劑。
5、定期監測肝功能
治療期間需每周檢測血清ALT、AST、膽紅素和凝血功能等指標。肝功能持續異常者需行腹部超聲排除膽道梗阻。恢復期應每1-3個月復查,直至指標完全正常。既往有藥物性肝損傷病史者,今后用藥前需主動告知醫生相關病史。
藥物性肝損傷患者在康復期應注意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飲食選擇易消化的新鮮食材,烹調方式以蒸煮為主。可適量食用富含優質蛋白的魚肉、豆制品,補充新鮮蔬菜水果獲取抗氧化物質。完全康復前避免使用任何可能增加肝臟負擔的藥物或保健品,包括解熱鎮痛藥和中草藥制劑。適度進行散步等低強度運動,但出現乏力時應立即休息。建立用藥記錄本,今后就診時主動向醫生出示用藥史,防止再次發生藥物性肝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