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破膜在規范操作下通常是安全的,但可能增加母嬰感染風險或引發臍帶脫垂等并發癥。人工破膜是產科常用的引產或加速產程手段,其風險主要與操作時機、無菌條件及胎兒狀況有關。
1、感染風險
胎膜破裂后陰道微生物可能上行至宮腔,導致絨毛膜羊膜炎或新生兒感染。臨床表現為產婦發熱、宮底壓痛,新生兒可能出現肺炎或敗血癥。需嚴格無菌操作并監測感染指標,必要時使用抗生素如頭孢曲松、阿奇霉素預防治療。
2、臍帶脫垂
胎膜早破時若胎頭未銜接,臍帶可能隨羊水脫出宮頸口受壓,導致胎兒急性缺氧。多見于胎位異常或羊水過多者,需立即采取膝胸臥位并急診剖宮產。術前持續胎心監護至關重要。
3、產程異常
人工破膜后可能引發宮縮過強或產程停滯。強直性宮縮會導致胎盤血流減少,需使用鹽酸利托君抑制宮縮。產程停滯超過4小時需評估是否轉為剖宮產。
4、羊水栓塞
極少數情況下破膜可能導致羊水進入母體循環,引發過敏性休克、DIC等嚴重并發癥。表現為突發呼吸困難、低血壓,需立即給予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搶救。
5、胎兒窘迫
破膜后羊水減少可能加劇宮縮對胎兒的壓迫,出現胎心減速。需持續電子胎監,發現晚期減速或變異減速時及時終止妊娠,必要時行新生兒復蘇準備。
實施人工破膜前需嚴格評估指征,排除胎位不正、胎盤前置等禁忌癥。操作中保持無菌技術,破膜后密切監測胎心及宮縮情況。產婦應保持外陰清潔,避免盆浴,出現發熱、腹痛或陰道分泌物異味時立即就醫。合理控制破膜時機,避免過早干預增加并發癥風險,同時做好緊急剖宮產預案保障母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