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假牙可能引起口腔黏膜病,常見原因包括機械摩擦、過敏反應、衛生不良、真菌感染、咬合異常。日常護理和醫療干預可有效緩解癥狀。
1、機械摩擦:
假牙邊緣粗糙或設計不當可能反復刺激黏膜,導致創傷性潰瘍或增生性病變。選擇緩沖襯墊材料、定期調整假牙邊緣可減少摩擦損傷。伴隨疼痛或局部黏膜發白時需及時復診。
2、過敏反應:
假牙基托中的丙烯酸樹脂或金屬成分可能引發接觸性口炎。表現為黏膜充血、灼燒感,需更換為鈦合金或陶瓷材質假牙??菇M胺藥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可緩解急性過敏癥狀。
3、衛生不良:
假牙清潔不足易滋生念珠菌,誘發義齒性口炎。每日用假牙清潔片浸泡,進食后漱口可預防感染。伴隨口腔白斑或灼痛時,可使用制霉菌素含漱液或氟康唑治療。
4、真菌感染:
長期佩戴假牙導致口腔微環境改變,白色念珠菌過度增殖引發黏膜充血糜爛。夜間摘除假牙、保持干燥儲存能降低風險。嚴重時需聯合使用克霉唑口腔貼片和堿性漱口水。
5、咬合異常:
假牙咬合不平衡造成局部黏膜壓力過大,可能發展為壓瘡性潰瘍。通過咬合紙測試調整假牙高度,必要時重新取模制作。伴隨咀嚼無力或顳下頜關節疼痛需進行咬合重建。
建議每日用軟毛刷清潔假牙和牙齦,避免過硬食物,定期進行口腔檢查。補充維生素B族和鋅元素有助于黏膜修復,適當進行口腔肌肉訓練可增強假牙穩定性。出現持續潰瘍、出血或黏膜異常增厚時應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