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可通過乳果糖、聚乙二醇4000散、比沙可啶等藥物治療,通常由飲食結構失衡、腸道菌群紊亂、運動不足、腸神經功能異常、器質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滲透性瀉藥:
乳果糖通過提高腸內滲透壓軟化糞便,適用于老年或慢性便秘患者。聚乙二醇4000散通過鎖住水分增加糞便體積,需配合足量飲水使用。
2、刺激性瀉藥:
比沙可啶直接刺激腸壁神經增強蠕動,短期使用可緩解急性癥狀。長期使用可能導致結腸黑變病,不建議連續超過1周。
3、容積性瀉藥:
歐車前親水膠體通過吸收水分膨脹形成凝膠,需搭配200ml以上液體服用。小麥纖維素可增加糞便體積,適合膳食纖維攝入不足人群。
4、益生菌調節:
雙歧桿菌三聯活菌可改善腸道微生態平衡,緩解因抗生素使用或飲食不當引發的便秘。地衣芽孢桿菌能促進短鏈脂肪酸合成,增強腸動力。
5、器質性疾病:
甲狀腺功能減退導致的便秘需補充左甲狀腺素鈉。腸梗阻引起的便秘可能與腫瘤或粘連有關,需通過CT或腸鏡明確病因。
日常增加芹菜、火龍果等高纖維食物攝入,每天快走30分鐘促進腸蠕動,養成固定排便時間。若藥物使用3天未緩解或伴隨腹痛便血,需及時消化科就診排除腸息肉等器質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