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DDH確實存在遺傳傾向。該疾病的發生與遺傳因素、機械因素及環境因素等多方面相關,家族史是明確的高危因素之一。
遺傳因素在DDH發病中起重要作用。若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DDH病史,子女患病風險較普通人群顯著增高。研究顯示,一級親屬患病時,后代發病率可達12%-33%,可能與髖關節結構相關基因如COL2A1、GDF5等的變異有關。但遺傳模式并非單一,通常表現為多基因遺傳特征。
機械因素和環境因素同樣關鍵。胎兒期子宮內體位異常如臀位、出生后不當包裹方式如捆綁雙腿等外力作用,可能增加髖關節脫位風險。女性因韌帶松弛度較高,發病率約為男性的5-8倍。
DDH的早期表現包括臀紋不對稱、下肢不等長、髖關節外展受限等。進展期可能出現跛行、鴨步態,嚴重者可繼發骨關節炎。新生兒期超聲篩查是重要診斷手段,6個月后需結合X線檢查。
對于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建議出生后盡早進行髖關節超聲篩查。早期干預可通過Pavlik吊帶等矯形器具實現95%以上的治愈率,晚期病例可能需手術復位。孕期避免羊水過少、出生后采用自然體位包裹可降低發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