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缺血灶的治療藥物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藥物、改善腦循環藥物和神經保護藥物。腦缺血灶通常由腦血管病變引起,需根據具體病因和患者個體情況選擇藥物。
抗血小板藥物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預防血栓形成。常用藥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西洛他唑。阿司匹林通過抑制環氧酶減少血栓素生成,氯吡格雷選擇性抑制ADP受體,西洛他唑具有擴張血管和抗血小板雙重作用。
改善腦循環藥物可增加腦血流灌注。常用藥物有尼莫地平、丁苯酞和銀杏葉提取物。尼莫地平屬于鈣離子拮抗劑,能選擇性擴張腦血管,丁苯酞可促進側支循環建立,銀杏葉提取物具有改善微循環作用。
神經保護藥物能減輕缺血缺氧對神經細胞的損傷。常用藥物有依達拉奉、胞磷膽堿和奧拉西坦。依達拉奉通過清除自由基發揮抗氧化作用,胞磷膽堿可促進磷脂代謝,奧拉西坦能改善腦細胞能量代謝。
藥物治療需在神經科醫師指導下進行,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個體化方案。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時需同時控制相關危險因素。出現新發神經功能缺損癥狀時應及時就醫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