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度脂肪肝可通過控制飲食、增加運動、減重、戒酒、定期監測等方式干預。脂肪肝通常由肥胖、酒精攝入、胰島素抵抗、高脂血癥、代謝綜合征等因素引起。
1、肥胖因素:
內臟脂肪堆積是脂肪肝的核心誘因,腰圍超標者肝臟脂肪浸潤風險增加3倍。建議通過每日減少500千卡熱量攝入,選擇慢跑、游泳等有氧運動,目標6個月內減重7%-10%。
2、酒精損傷:
每日飲酒超過40克酒精持續5年,60%人群會出現脂肪變性。戒酒4-6周后肝臟酶學指標可改善,需徹底避免白酒、啤酒等含酒精飲品。
3、代謝異常:
胰島素抵抗導致游離脂肪酸向肝臟過度輸送。可能與多囊卵巢綜合征、黑棘皮病等疾病相關,通常表現為餐后困倦、皮膚色素沉著。需檢測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
4、血脂紊亂:
甘油三酯>2.3mmol/L時肝臟合成極低密度脂蛋白受阻。可能與甲狀腺功能減退、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癥有關,常伴隨黃色瘤、角膜老年環。可考慮使用阿托伐他汀、非諾貝特等降脂藥。
5、營養失衡:
果糖過量攝入通過肝臟新生脂肪合成途徑促進脂質沉積。建議用全谷物替代精制碳水,每日攝入深海魚200克補充ω-3脂肪酸。
中度脂肪肝患者需建立地中海飲食模式,每日攝入橄欖油30ml、堅果20g,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騎自行車或跳操。每3-6個月復查肝臟超聲和彈性檢測,當出現轉氨酶持續升高或肝纖維化指標異常時需肝病科專科就診。長期未干預可能進展為脂肪性肝炎,但早期通過生活方式調整多數可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