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炎的治療藥物主要包括氨基水楊酸類藥物、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三類常用藥物。
氨基水楊酸類藥物是輕中度潰瘍性結腸炎的首選,常用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和奧沙拉嗪。這類藥物通過抑制腸道炎癥反應發揮作用,需根據病變范圍選擇口服或灌腸劑型。柳氮磺吡啶可能引起惡心、頭痛等不良反應,美沙拉嗪的耐受性相對更好。
糖皮質激素適用于中重度活動期患者,代表藥物有潑尼松、氫化可的松和布地奈德。短期使用可快速控制急性炎癥,但長期應用可能引發骨質疏松、血糖升高等副作用。布地奈德作為新型局部作用激素,全身副作用較小。
免疫抑制劑主要用于激素依賴或無效的慢性病例,常用硫唑嘌呤、環孢素和他克莫司。這類藥物通過調節免疫系統功能起效,需定期監測血常規和肝功能。嚴重感染是其最需警惕的不良反應。
生物制劑如英夫利昔單抗適用于頑固性病例,通過靶向抑制腫瘤壞死因子發揮抗炎作用。微生態制劑如雙歧桿菌可輔助調節腸道菌群平衡。嚴重出血、穿孔或癌變患者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用藥期間需定期復查腸鏡評估療效,注意觀察腹痛、便血等癥狀變化。藥物選擇需綜合考慮病情嚴重程度、病變范圍和治療反應,建議在消化科醫生指導下規范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