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性梅毒潛伏梅毒是梅毒螺旋體感染后的無癥狀階段,患者無典型皮膚黏膜損害但血清學檢測呈陽性。根據感染時間分為早期潛伏梅毒感染1年內和晚期潛伏梅毒感染1年以上,其表現與風險存在差異。
早期潛伏梅毒可能在一期或二期梅毒癥狀自行消退后進入潛伏狀態。部分患者曾有硬下疳無痛性潰瘍或玫瑰疹全身對稱性紅斑病史,但未接受規范治療。此階段仍具傳染性,尤其通過性接觸或母嬰垂直傳播。
晚期潛伏梅毒通常無臨床癥狀,但血清抗體持續陽性。若不干預,約1/3患者可能進展為三期梅毒,出現心臟梅毒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神經梅毒癡呆、共濟失調或樹膠樣腫皮膚骨骼破壞性結節。
診斷需結合病史與實驗室檢查。非特異性抗體試驗如RPR用于篩查,特異性抗體試驗如TPPA可確診。腦脊液檢查對神經梅毒評估必要。
規范治療以青霉素為首選,芐星青霉素肌注可有效清除病原體。對青霉素過敏者可選用多西環素或四環素替代。治療后需定期隨訪血清抗體滴度,評估療效。
所有性伴侶應同步篩查治療。孕婦確診潛伏梅毒需立即干預以防胎兒感染。避免不安全性行為是預防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