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瞳后需注意避免強光刺激、防止意外磕碰、暫停近距離用眼、觀察藥物反應、遵醫囑復查。散瞳是眼科檢查或治療中常用的方法,通過藥物使瞳孔擴大,可能影響視力調節功能4-6小時。
1、避光防護:
散瞳后瞳孔無法自主收縮,強光直射可能損傷視網膜。外出需佩戴墨鏡,室內避免直視燈光或屏幕。兒童患者建議在光線柔和的房間休息,窗簾可選用遮光材質。夏季紫外線強烈時段盡量減少戶外活動。
2、安全防護:
調節功能暫時喪失會導致視物模糊,增加跌倒風險。應避免上下樓梯、騎車或操作器械,兒童需專人看護。家中尖銳物品需收好,浴室鋪設防滑墊。老年患者建議使用輔助行走工具。
3、用眼限制:
睫狀肌麻痹狀態下閱讀會加重眼疲勞。檢查后6小時內禁止看書、手機等近距離用眼,學生群體需暫停寫作業。可閉眼休息或聆聽音頻內容,青少年患者建議安排非視覺類娛樂活動。
4、藥物觀察:
部分人群可能出現臉紅、口干等抗膽堿能反應。兒童表現為異常興奮或嗜睡需加強監護。如出現眼痛、嘔吐或持續視物變形應立即就醫。青光眼患者需特別關注眼壓變化。
3、復查隨訪:
常規散瞳驗光后24小時需復診確認度數,治療性散瞳按醫囑定時復查。糖尿病患者需監測眼底變化,高度近視者關注視網膜狀態。復查時攜帶既往檢查報告以供對比。
散瞳后飲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影響藥物代謝。可適量補充含維生素A的胡蘿卜、菠菜等食物。恢復期間避免劇烈運動導致眼壓波動,游泳等水上活動需延后2天。保持規律作息有助于調節功能恢復,兒童患者建議保證充足睡眠。出現持續畏光、流淚等不適超過12小時應及時聯系眼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