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外陰干癢可能由陰道炎、激素水平變化、皮膚過敏、不良衛生習慣及糖尿病等慢性病引起,可通過局部護理、藥物干預及病因治療緩解。
細菌性陰道病或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是常見誘因。病原體刺激導致黏膜充血、分泌物異常,引發瘙癢伴豆腐渣樣或魚腥味白帶。需通過白帶常規檢查確診,常用克霉唑栓、甲硝唑片等藥物治療,同時避免穿緊身化纖內褲。
絕經期雌激素下降會使外陰黏膜變薄萎縮,稱為萎縮性陰道炎。哺乳期、卵巢功能減退時也可能出現類似癥狀,表現為干癢伴灼痛??啥唐谑褂么迫既楦喔纳疲柙卺t生指導下評估激素替代治療必要性。
衛生巾、沐浴露等化學刺激物可能引發過敏反應。典型表現為使用后出現邊界清晰的紅斑、丘疹,瘙癢劇烈但無異常分泌物。需停用致敏產品,用溫水清洗后涂抹氫化可的松軟膏,嚴重時口服氯雷他定。
過度清洗破壞陰部弱酸性環境,或長期使用護墊導致局部潮濕,均可能誘發瘙癢。建議每日清水沖洗1次,如廁后從前向后擦拭,選擇純棉透氣內褲并每日更換。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時,尿糖刺激外陰易合并念珠菌感染。甲狀腺功能異常、膽汁淤積等疾病也可能引起皮膚干燥瘙癢。需監測空腹血糖和甲狀腺功能,針對原發病治療才能根本緩解癥狀。
日常應避免抓撓摩擦患處,發作期間暫停性生活。飲食上減少辛辣刺激及高糖食物攝入,適量補充維生素A、E增強皮膚屏障功能。選擇無香型溫和洗劑,沐浴水溫不超過40℃。若癥狀持續超過1周或出現潰瘍、出血等表現,需及時就診排查硬化性苔蘚等皮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