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壁毛糙通常由膽囊炎、膽囊結石、膽固醇沉積、膽囊腺肌癥、膽囊息肉等原因引起。膽囊壁毛糙是超聲檢查中常見的描述性術語,提示膽囊壁結構異常,可能伴隨右上腹疼痛、消化不良等癥狀。
1、膽囊炎
膽囊炎是膽囊壁毛糙最常見的原因,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膽囊炎多由膽囊結石阻塞膽管導致,患者會出現劇烈右上腹痛、發熱、惡心嘔吐。慢性膽囊炎常由反復發作的膽結石或細菌感染引起,表現為持續性隱痛、腹脹。治療需使用抗生素如頭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嚴重時需行膽囊切除術。
2、膽囊結石
膽囊結石長期刺激膽囊壁可引發炎癥反應,導致膽囊壁增厚毛糙。結石可能堵塞膽囊管引發膽絞痛,疼痛向右肩背部放射。無癥狀結石可觀察,癥狀明顯者需服用熊去氧膽酸溶石或行腹腔鏡膽囊切除。結石直徑超過3厘米或合并膽囊萎縮者建議手術。
3、膽固醇沉積
膽固醇代謝異常時,膽固醇結晶會沉積在膽囊壁形成膽固醇性息肉,超聲顯示為膽囊壁毛糙。這種情況多見于高脂血癥、肥胖人群。通過控制飲食、減輕體重可改善,必要時服用阿托伐他汀調節血脂。膽固醇沉積可能發展為結石,需定期復查。
4、膽囊腺肌癥
膽囊腺肌癥屬于膽囊壁增生性疾病,表現為膽囊壁局限性或彌漫性增厚,超聲呈毛糙表現。患者可能出現飯后右上腹悶脹感,但多數無癥狀。確診需結合超聲和CT檢查,癥狀明顯者可考慮膽囊切除,無癥狀者定期隨訪即可。
5、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突出于壁內造成膽囊壁結構不規則,超聲下呈現毛糙征象。直徑小于10毫米的膽固醇息肉無需處理,超過10毫米或有血流信號的腺瘤性息肉需手術切除。息肉可能惡變,尤其合并膽囊壁增厚時需密切監測。
發現膽囊壁毛糙應避免高脂飲食,減少動物內臟、油炸食品攝入。適量運動有助于促進膽汁排泄,可進行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建議每3-6個月復查超聲觀察變化,若出現持續腹痛、黃疸、體重下降需及時就診。保持規律進食習慣,避免長時間空腹誘發膽囊收縮異常。注意飲食衛生,預防腸道感染波及膽道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