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肛瘺的最佳手術時機通常在感染控制后且無急性炎癥時進行。手術時機的選擇需綜合考慮瘺管形成時間、感染程度、患兒年齡等因素。
小兒肛瘺手術不宜在急性感染期實施,此時局部紅腫熱痛明顯,強行手術可能加重炎癥擴散。多數情況下需先通過抗生素治療控制感染,待局部硬結軟化、分泌物減少后再行手術。對于單純性低位肛瘺,若患兒一般狀況良好,可在確診后盡早安排手術,以減少反復感染對肛門括約肌的損傷。
少數復雜性高位肛瘺或合并克羅恩病等基礎疾病時,需先治療原發(fā)病。部分嬰幼兒肛瘺存在自愈可能,對于未滿周歲的淺表瘺管,可暫緩手術并觀察數月。但若出現反復膿腫、排便困難或生長遲緩,則需及時手術干預。術前應完善肛周MRI或超聲檢查明確瘺管走行。
術后需保持肛門清潔干燥,使用溫水坐浴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飲食上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避免便秘加重傷口疼痛。定期復查肛門功能,觀察有無復發(fā)跡象。家長應注意患兒排便習慣變化,發(fā)現異常及時就醫(yī)。日常護理中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潔產品,選擇純棉透氣尿布減少局部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