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蝕性葡萄胎是一種妊娠滋養細胞疾病,屬于葡萄胎的惡性進展形式,可能由完全性葡萄胎未完全清除、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持續升高等原因引起,可通過化療、手術切除子宮等方式治療。
侵蝕性葡萄胎的發生與葡萄胎妊娠后滋養細胞異常增生有關。完全性葡萄胎妊娠后,若絨毛滋養細胞持續異常增殖并侵入子宮肌層或血管,可能發展為侵蝕性葡萄胎。部分性葡萄胎惡變概率較低,但仍有潛在風險。患者體內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異常升高是重要標志,通常超過10萬IU/L。
侵蝕性葡萄胎的典型表現包括葡萄胎清宮術后陰道持續不規則出血、子宮復舊不全且質地偏軟。部分患者可能出現卵巢黃素化囊腫,表現為下腹包塊或脹痛。若病灶轉移至肺部,可能出現咳嗽、咯血等癥狀;轉移至陰道時可見紫藍色結節。
診斷主要依據血清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監測和影像學檢查。葡萄胎清宮術后每周檢測血清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若連續3周未下降或上升,需警惕惡變可能。盆腔超聲可顯示子宮肌層內蜂窩狀病變,胸部CT有助于發現肺轉移灶。
治療以化療為主,常用甲氨蝶呤、放線菌素D等藥物。對于無生育需求或大出血患者,可能需行子宮切除術。治療后需定期監測血清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至少隨訪1年。治療期間需避孕,推薦使用口服避孕藥。
少數患者可能對化療藥物耐藥或發生遠處轉移,此時需更換化療方案或聯合放療。妊娠期發現異常陰道出血或子宮異常增大時,建議盡早就診排查葡萄胎。既往有葡萄胎病史者再次妊娠時應加強產前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