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帶呈現褐色膠狀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常見原因包括排卵期出血、陰道炎、宮頸病變等。這種情況多數與生理變化或輕度炎癥相關,少數情況下需警惕婦科腫瘤等嚴重疾病。
排卵期出血是較常見的生理性原因。女性在兩次月經中間可能出現少量子宮內膜脫落,血液氧化后混合白帶形成褐色分泌物,通常持續2-3天自行消失。保持外陰清潔即可,無需特殊處理。
細菌性陰道炎可能導致分泌物性狀改變。陰道菌群失衡時,白帶可能變得粘稠并伴有腥臭味,部分患者會出現褐色分泌物。這種情況需進行白帶常規檢查,確診后可選用甲硝唑、克林霉素等藥物進行治療。
宮頸炎或宮頸息肉也是常見病理性因素。宮頸組織炎癥或贅生物可能導致接觸性出血,血液與白帶混合后形成褐色膠狀物。患者常伴有同房后出血、腰骶部酸痛等癥狀,需通過婦科檢查及宮頸癌篩查明確診斷。
子宮內膜息肉或子宮內膜炎可能引起異常子宮出血。子宮內膜病變導致經間期出血時,血液在宮腔內停留時間較長,排出時常呈褐色。這類情況需結合超聲檢查,必要時行宮腔鏡診斷。
極少數情況下需警惕子宮內膜癌、宮頸癌等惡性腫瘤。腫瘤組織壞死出血可能導致持續性褐色分泌物,多伴有消瘦、不規則出血等癥狀。建議40歲以上女性出現異常分泌物時及時進行腫瘤標志物篩查。
若褐色分泌物持續超過1周,或伴隨瘙癢、疼痛、異常出血等癥狀,建議盡早就醫。通過婦科檢查、白帶化驗、超聲檢查等手段可明確病因,早期干預能有效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