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蟲性肝硬化屬于晚期血吸蟲病的嚴重并發癥,其嚴重程度與肝功能損害程度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直接相關。該病由血吸蟲卵沉積在肝臟門靜脈系統引發纖維化,最終導致門脈高壓和肝功能失代償。
一、疾病分期與臨床表現:
早期血吸蟲性肝硬化可能僅表現為輕度脾腫大或門靜脈增寬,此時肝功能代償良好。隨著病情進展,典型癥狀包括腹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脾功能亢進等門脈高壓表現。晚期可出現黃疸、肝性腦病等肝功能衰竭征象,此時病情危重且預后較差。
二、治療措施與預后:
吡喹酮是病原治療的首選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規范使用。針對肝硬化并發癥,需采取降低門脈壓力、利尿消腫等對癥治療,必要時需進行內鏡下靜脈曲張套扎或脾切除術。早期診斷并接受規范治療者,5年生存率可達70%以上;若已出現嚴重并發癥,則生存率顯著下降
血吸蟲性肝硬化患者需嚴格戒酒并避免肝毒性藥物,飲食應保證優質蛋白攝入但需限制鈉鹽。定期監測肝功能、腹部超聲及胃鏡檢查,適度進行柔和的運動如太極拳有助于改善循環。疫區居民應避免接觸疫水,出現不明原因腹瀉或肝區不適時需及時排查血吸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