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部瘙癢可能由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細菌性陰道病、接觸性皮炎等原因引起,可通過抗真菌治療、抗生素治療、局部護理等方式緩解。
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是常見誘因,與陰道菌群失調、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豆腐渣樣白帶、外陰灼熱感。可選用克霉唑栓、硝酸咪康唑栓等抗真菌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完成療程。
細菌性陰道病多由加德納菌過度繁殖導致,常伴有魚腥味分泌物、排尿不適。甲硝唑栓、克林霉素軟膏等抗生素能有效抑制致病菌,治療期間需避免性生活。
接觸性皮炎屬于物理刺激所致,與化纖內褲摩擦、衛生巾過敏等有關,可見皮膚紅斑、丘疹。建議更換純棉內衣,暫停使用刺激性護理產品,局部可涂抹爐甘石洗劑緩解癥狀。
少數情況下需警惕陰虱、硬化性苔蘚等特殊病因。若瘙癢持續超過1周或伴隨異常出血、潰瘍,應及時就診婦科進行分泌物檢測或病理檢查。日常需注意外陰清潔干燥,避免過度沖洗破壞酸堿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