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帶異味可通過改善衛生習慣、藥物治療和病因處理等方式緩解。白帶異味通常由陰道菌群失衡、感染性疾病或激素變化等因素引起,伴隨外陰瘙癢或分泌物性狀改變等癥狀。
陰道菌群失衡是常見生理性誘因。頻繁使用洗液沖洗陰道可能破壞酸性環境,導致厭氧菌過度繁殖。日常選擇棉質內褲并每日更換,避免穿緊身褲減少局部潮濕。
細菌性陰道病屬于病理性因素。加德納菌等致病微生物過度增殖會產生魚腥味分泌物,可能伴有灰白色稀薄白帶。甲硝唑栓劑或克林霉素軟膏可抑制病原體,治療期間需暫停性生活。
滴蟲性陰道炎由寄生蟲感染引發。典型表現為黃綠色泡沫狀白帶伴明顯惡臭,可能合并排尿刺痛。口服甲硝唑或替硝唑可殺滅滴蟲,性伴侶需同步治療以防交叉感染。
圍絕經期雌激素下降會導致防御功能減弱。乳酸桿菌減少使陰道pH值升高,可能出現淡黃色分泌物但無強烈異味。短期局部使用雌激素軟膏可改善黏膜狀態。
白帶異味持續超過一周或伴隨發熱、腹痛時,需排查盆腔炎等上行感染。婦科檢查結合分泌物化驗能明確病原體類型,嚴重感染可能需靜脈抗生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