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瘙癢癥可通過保濕護理、避免刺激物、控制基礎疾病、調節心理狀態和規范用藥等方式預防。皮膚瘙癢通常由皮膚干燥、接觸性過敏、慢性疾病、精神因素或藥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保濕護理是預防皮膚瘙癢的基礎措施。選擇含尿素、神經酰胺或甘油成分的潤膚霜,洗澡水溫控制在37℃以下,每日涂抹保濕產品2-3次。干燥環境可使用加濕器維持50%-60%空氣濕度。
避免接觸刺激物能減少皮膚屏障損傷。化纖衣物摩擦可能誘發瘙癢,建議選擇純棉透氣面料。洗滌劑殘留易致敏,漂洗時需徹底清潔。香水、染發劑等化學制劑接觸后可能產生遲發型過敏反應。
糖尿病、尿毒癥等慢性病可能引起代謝性瘙癢。控制血糖需維持糖化血紅蛋白<7%,腎功能不全患者需定期透析清除毒素。甲狀腺功能異常者應檢測促甲狀腺激素水平,及時調整藥物劑量。
焦慮抑郁等情緒波動可能加重瘙癢癥狀。通過正念冥想緩解壓力,保證每日7-8小時睡眠。瘙癢-搔抓惡性循環可能引發皮膚苔蘚樣變,必要時可進行認知行為治療。
局部用藥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組胺藥物如氯雷他定可緩解過敏反應,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如他克莫司軟膏適用于特應性皮炎。頑固性瘙癢需排查淋巴瘤等少見病因,避免自行長期使用激素類藥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