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髓炎通常表現為自發性鈍痛、冷熱刺激敏感、咬合不適等癥狀,可能由齲齒、牙隱裂、牙周病等因素引起。
1、自發鈍痛:
患牙常出現持續性隱痛或陣發性跳痛,夜間可能加重。疼痛范圍較局限,患者多能準確定位患牙。這種疼痛與牙髓組織長期受細菌毒素刺激導致的炎癥反應有關,需通過根管治療清除感染源。
2、溫度敏感:
冷熱刺激可誘發短暫銳痛,刺激去除后疼痛仍持續數秒。牙本質小管內液體流動刺激發炎牙髓是主要機制。避免極端溫度飲食,使用抗敏感牙膏如舒適達、高露潔抗敏可緩解癥狀。
3、咬合不適:
咀嚼時患牙出現酸脹感或輕微叩痛,常見于存在深齲或充填體懸突的牙齒。炎癥導致牙髓內壓增高,咬合時壓力傳導引發疼痛。調磨過高充填體或制作嵌體修復可改善癥狀。
4、牙齦腫脹:
慢性炎癥可能擴散至根尖區,表現為患牙根尖部牙齦紅腫、捫壓痛。X線片常見根尖周低密度影。這種情況需配合根管消毒如氫氧化鈣糊劑和抗生素治療阿莫西林、甲硝唑。
5、牙齒變色:
長期炎癥導致牙髓壞死時,牙齒呈現灰黑色。血紅蛋白分解產物進入牙本質小管是主要原因。漂白治療或全冠修復可改善美觀,但需先完成根管治療。
建議避免過硬食物刺激患牙,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線清潔。急性發作期可臨時服用布洛芬緩解疼痛,但需及時就診。長期未治療的慢性牙髓炎可能發展為根尖周炎,出現明顯咀嚼痛或面部腫脹時應立即就醫。定期口腔檢查能早期發現齲齒等致病因素,預防牙髓炎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