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毛癥可能由遺傳因素、內分泌紊亂、藥物影響、卵巢疾病、腎上腺疾病等原因引起,遺傳性多毛癥通常與家族基因相關。
1、遺傳因素:
部分多毛癥患者存在家族遺傳傾向,表現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模式。這類患者體內雄激素受體敏感性增高或5α-還原酶活性增強,導致毛囊對雄激素反應過度。基因檢測可發現SRD5A1、AR等基因突變。
2、內分泌紊亂:
多囊卵巢綜合征是獲得性多毛癥的主要病因,可能與胰島素抵抗、LH/FSH比值異常有關。患者睪酮水平升高,伴隨月經紊亂、痤瘡等癥狀。通過口服避孕藥、二甲雙胍等藥物可改善激素水平。
3、藥物影響:
長期使用苯妥英鈉、環孢素、糖皮質激素等藥物可能誘發醫源性多毛。藥物成分干擾毛囊生長周期,導致終毛比例增加。停藥后癥狀多可緩解,必要時可采用激光脫毛處理。
4、卵巢疾病:
卵巢腫瘤如卵泡膜細胞瘤、支持-間質細胞瘤可分泌過量雄激素。患者除多毛外可能出現聲音低沉、陰蒂肥大等男性化體征。需通過超聲檢查確診,手術切除是根本治療手段。
5、腎上腺疾病:
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如21-羥化酶缺乏癥會導致皮質醇合成障礙,ACTH反饋性升高刺激腎上腺分泌雄激素。新生兒篩查可早期發現,糖皮質激素替代治療能有效控制癥狀。
多毛癥患者日常需避免高糖飲食,建議選擇低升糖指數食物如燕麥、藜麥。規律進行有氧運動有助于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每周保持150分鐘中等強度鍛煉。毛發管理可采用家用脈沖光儀,但需在醫生指導下配合藥物治療原發病。遺傳咨詢對家族性多毛癥患者尤為重要,孕前基因檢測可評估子代患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