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梗阻手術后飲食需遵循從流質到半流質再到普通食物的漸進過程。術后早期以米湯、藕粉等無渣流食為主,3-5天后可嘗試爛面條、蒸蛋羹等半流食,2周后逐步過渡至低纖維軟食。飲食恢復速度與手術方式、腸道功能恢復情況相關。
術后24-48小時腸道功能未恢復時需禁食,通過靜脈營養支持。待肛門排氣后開始進食清流質,如過濾蔬菜汁、稀米湯,每日6-8次,每次50-100毫升。此階段需避免牛奶、豆漿等產氣食物。
腸道適應后可過渡到半流質階段,選擇易消化的食物如山藥粥、南瓜泥、龍須面。蛋白質補充可選用魚肉糜、雞茸等低脂食材,烹調方式以蒸煮為主。此時仍需避免粗纖維蔬菜、堅果及油炸食品。
恢復普通飲食后應保持低渣原則,推薦去皮雞肉、嫩葉菠菜、胡蘿卜等食材。可適量添加益生菌酸奶幫助調節腸道菌群。術后1個月內需嚴格避免糯米、竹筍、芹菜等難消化食物,防止發生粘連性梗阻。
術后飲食需配合適量活動促進腸蠕動,每餐進食量控制在平時的2/3。若出現腹脹、嘔吐等癥狀應立即暫停進食并就醫。長期飲食管理需注意少食多餐、充分咀嚼,合并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者需同步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