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月胎兒體重不足5斤低于2500克屬于低出生體重兒,可通過加強孕期營養監測、排查母體疾病、改善胎盤功能、新生兒專科護理及定期生長發育評估等方式干預。低出生體重通常與母體營養不良、妊娠并發癥、胎盤功能異常、多胎妊娠及胎兒先天異常等因素有關。
1、加強營養監測:
孕婦需每日增加300-500千卡熱量攝入,重點補充優質蛋白如魚禽蛋奶、鐵動物肝臟、鈣乳制品及葉酸深綠色蔬菜。每周監測體重增長,孕中晚期理想增重為每周0.4-0.5公斤。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需在營養師指導下控制碳水攝入。
2、排查母體疾病:
妊娠高血壓可能導致子宮胎盤血流灌注不足,需監測血壓及尿蛋白;甲狀腺功能減退會影響胎兒代謝,需檢查TSH水平;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結核需及時治療。這些疾病可通過胎心監護、臍血流超聲等評估胎兒宮內安危。
3、改善胎盤功能:
胎盤鈣化或血栓形成會減少營養輸送,可通過低分子肝素改善血流,配合左側臥位增加胎盤供血。吸煙孕婦需立即戒煙,尼古丁會使胎盤血管收縮。超聲檢查胎盤成熟度及臍動脈S/D比值有助于評估功能。
4、新生兒專科護理:
出生后需立即擦干保暖,維持36.5-37.5℃體溫環境。按需喂養強化母乳或早產兒配方奶,每日增重15-30克為理想目標。需監測血糖預防低血糖性腦損傷,黃疸患兒需光療干預。住院期間進行聽力篩查及視網膜病變檢查。
5、定期發育評估:
矯正月齡6個月前每月測量頭圍、身長、體重,使用Fenton生長曲線圖評估。大運動發育延遲需康復訓練,認知落后需早期教育干預。貧血嬰兒需補充鐵劑,維生素D缺乏者每日補充400-800IU。
低出生體重兒出院后應持續母乳喂養至矯正月齡1歲,添加輔食時優先選擇高鐵米粉、肉泥。保持22-26℃室溫,避免人群聚集場所降低感染風險。定期進行Gesell發育量表測評,發現神經運動異常及時轉診兒童康復科。母親需接受產后抑郁篩查,心理支持有助于改善親子互動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