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可通過手法復位外固定、克氏針內固定、切開復位鋼板固定等方式治療。手術指征通常由骨折移位程度、神經血管損傷、開放性骨折、合并肘關節不穩定、保守治療失敗等原因引起。
1、移位程度:
骨折端移位超過2毫米或成角大于20度時需手術干預。移位可能導致畸形愈合影響肘關節功能,X線顯示骨折線分離明顯者需行克氏針交叉固定或鋼板螺釘固定。
2、神經損傷:
合并橈神經或正中神經損傷需急診手術探查。神經癥狀表現為手指麻木、垂腕畸形,術中需解除骨折端對神經的壓迫,術后配合甲鈷胺、維生素B1等神經營養藥物。
3、血管損傷:
肱動脈受壓出現前臂缺血表現需6小時內手術。表現為橈動脈搏動消失、皮膚蒼白,血管造影確認后需行骨折復位血管修復術,避免發生Volkmann缺血性肌攣縮。
4、開放骨折:
Gustilo分型Ⅱ型以上開放性骨折必須手術清創。傷口污染嚴重者需徹底清創后外固定架固定,靜脈使用頭孢呋辛預防感染,二期根據情況更換內固定。
5、復位失敗:
閉合復位后X線顯示對位不良需轉為手術治療。兒童常見Baumann角異常,成人易發生旋轉畸形,采用肘關節后側入路行解剖復位可降低創傷性關節炎風險。
術后康復期需保持石膏托固定4-6周,拆除外固定后循序漸進進行肘關節屈伸訓練。飲食補充蛋白質促進骨痂形成,推薦牛奶、魚肉、豆制品,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復查X線觀察骨折愈合情況,3個月內禁止提重物或劇烈運動,預防肘關節僵硬等并發癥。